DC Film School

SEARCH
攝影 / 剪輯 / 音效

《水底情深》配樂師Alexandre Desplat,編奏《犬之島》奇幻樂曲

DCFS編輯部

2019/01/02

配樂師Alexandre Desplat曾以《水底情深》、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,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,其樂風宛如音樂盒般優雅夢幻,擅用各式古典、現代及民族樂器,打造專屬電影的獨特聲響,近年來也吸引李安、David Fincher等人爭相合作。今年,他也將以《犬之島》,再度問鼎奧斯卡。

本文將回顧Alexandre Desplat近年的配樂作品,看他如何為多部得獎電影,製作得天獨厚的樂音;運用民族樂器、過往時代曲式,重新編寫出與當代連結的旋律;並介紹他與導演Wes Anderson的四度合作,以及如何於《犬之島》融入日本太鼓元素,緊密奮力敲擊出主角——狗與男孩間,宛如「騎士」般的熱血歷險。

深根法國,卻飄洋至英美發展——Alexandre Desplat的好萊塢夢

「我用眼睛聆聽音樂,以耳朵注視畫面。」
—— 配樂師 Alexandre Desplat

Alexandre Desplat生長於法國巴黎,父親為法籍、母親為希臘籍,從小接收歐洲民族音樂、世界音樂,又學習正規古典樂,主修長笛且精通鋼琴、小號。長大後,根植於法國藝文圈,為電影、劇場及廣告創作配樂,但卻始終未放下青少年時燃起的「好萊塢夢」。

「從我還是個孩子時,我幾乎像美國人一樣被養育成長。」Alexandre Desplat時常觀看好萊塢電影,喜愛Alfred Hitchcock、Steven Spielberg、Martin Scorsese等導演作品,更對大製作電影的配樂情有獨鍾。他說:「為美國電影創作音樂,是我的夢想。」

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配樂〈Vermeer’s Studio〉:

2003年,Desplat首次為英語片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配樂時,早已累積超過50部電影作品,但他始終稱自己為英、美電影圈的「新人」。該片講述17世紀荷蘭畫家Jan Vermeer,以及女傭間的曖昧情愫,Desplat說:「故事描繪兩名主角之間的壓抑氛圍,音樂必須反映這點,但不能太過緊促逼人。」

〈Vermeer’s Studio〉一曲,他以弦樂為襯底,運用長笛等樂器反覆繚繞的和弦,描繪女傭Griet初入畫室、推開窗戶時,日光映照至Griet臉龐的亮暗變化。導演Peter Webber對此段配樂,尤其敬佩不已:「Desplat成功用音樂的語彙,描繪光線在場景產生的效果。」

讓時代電影沒那麼具「時代感」——注入個人觀點的創作邏輯

「過度運用時代音樂,可能是製作電影的一個『陷阱』。」
—— 配樂師 Alexandre Desplat

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打開Alexandre Desplat於英語世界的知名度,也令他幾乎成為時代電影的代言人,曾為《黛妃與女皇》、《色戒》、《丹麥女孩》操刀。



但Desplat認為,配樂環節處於製作後期,電影已經接近成品,時常在美術、服裝表現的「時代感」早已充足:「你能做的最後一件事,就是避開那些已經顯而易見的事物......我並不想完全反映時代,反而希望音樂能夠擺脫這個框架。」

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埋藏的爵士底蘊

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故事跨度1920年至當代,但Desplat並未依循美國音樂的變遷,做過多創作變化,僅選擇主角Benjamin生長的20、30年代爵士樂,尤以當時著名的Duke Ellington之曲風,作為全片的「精神指標」,抽取元素、轉換至最終的管絃樂編曲裡。

〈Meeting Daisy〉一曲,為表現仍為「老小孩」的Benjamin,初遇女主角Daisy時的悸動,Desplat即融入爵士元素,並以各三支小號、長笛編寫樂曲,錄音時更將兩種主樂器分別置於弦樂隊兩側,讓聲音達到聽覺上的平衡:「就像主角們相遇,兩人也感到平衡,有某種事物觸擊他們的內心。」

《女權之聲:無懼年代》鼓聲節拍讚揚女性

《女權之聲:無懼年代》一片,描繪一戰前後的英國女性,爭取平權的抗爭過程。Desplat以「戰鼓」般綿延不斷的鼓聲節拍為基底,加入豎琴、鋼琴和管弦樂器,打造現代化、具藍調元素的配樂風貌。

Desplat強調,以今日的編曲形式創作,是試圖讓作品與當代觀眾連結,點出女性仍受不平等待遇的事實;鼓聲節拍的運用,同樣也別有心思:「它彷彿讓電影裡的抗爭持續進行,以致於電影結束後,觀眾也被感染、想延續這場戰鬥。」期待藉由作品,讓觀眾更加重視性別議題。

從影像獲取配樂靈感——將視覺素材轉化為音符旋律

「當作曲家能捕捉到電影的核心靈魂、那種深沉強烈的情感時,
是我最喜愛的時刻。」
—— 配樂師 Alexandre Desplat

Alexandre Desplat維持高產量的製作模式,每年皆帶來兩至三部以上的配樂鉅作。不過創作時,他仍追求高質量,不僅挖掘思索劇情及角色,更觀察畫面光線、色彩和攝影風格:「我會先想像什麼樣質感的聲音,才能夠真正擁抱並親近電影,接著才會做更細緻的創作、編曲。」

《水底情深》柔情似水的笛聲編寫

去年,奪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的《水底情深》,Desplat認為「水」為貫穿全片的要素,影響攝影及剪輯手法:「鏡頭永不曾停止,就像水流般始終流動著。」因此,他採以共12支普通、中音及低音長笛,以其清透而圓潤的音色,模擬水下朦朧迷離的聲響。

片中另外兩大聲音元素:口哨聲與手風琴,分別和主角Elsa、水怪連結。Alexandre Desplat從開場Elsa於公車吹口哨的場景,進而將口哨寫入配樂,並由他「自吹自錄」所有口哨聲;運用班多鈕手風琴(Bandoneon),則因樂器與劇中水怪同來自南美,為樂曲添增更多「拉丁探戈」風情。

他強調,不論愛情、奇幻、諜報場面,全片視覺皆始終如一,因此配樂也從一而終:「我始終克制、保持著它的細緻與美感。」他也提及「適時留白」的重要性,例如反派Strickland出場幾乎無使用配樂,僅在他面對上級長官時,賦予溫暖的樂句,但又隨情節轉折後消逝。

►延伸閱讀:交織「光」與「霧」,呈現《水底情深》美麗虛幻的水下世界

當配樂奇才遇上置中狂人——與魏斯安德森突破配樂框架

「Wes Anderson與眾不同,他只希望你和他工作時,玩得盡興而已。」
—— 配樂師 Alexandre Desplat

Alexandre Desplat與眾多知名導演長期合作,近年頗受矚目的Wes Anderson,更高達四度合作,讓他有機會盡情揮灑創意:「有些導演會擔心音樂侵擾某些內容......但Wes給我很多自由去實驗,而我則根據他的想法,給他更多驚喜。」

融入故事背景民族樂器,打造魏氏世界觀

兩人的得意之作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,場景設定於東歐虛構小國Zubrowka,Desplat擺脫傳統管弦樂編寫,採用欽巴龍(Cimbalom)等歐洲樂器,以輕盈妙曼的音色,融入吉普賽音樂多變的曲風,應對劇中起伏極大的情節。

Desplat也配合畫面製造戲劇效果,例如在關鍵時刻,讓原先飽滿的配樂,僅留下鼓、曼陀林襯底。如劇中的槍戰場景,他於眾人追逐時配上激昂樂曲,開槍時則讓音樂中止,警察到來時又揚起鼓聲。他說:「當音樂停止、幾乎寂靜時,他給予整個場景滿滿的聲音,形塑了整個畫面。」Desplat以精準的聲音變化,配合劇情的情緒張力。

《犬之島》為兩人最新作品,背景於日本發生,配樂也選擇以日本太鼓,作為電影的重要樂器。但Desplat澄清,配樂並非想製作「日式曲風」,而是認為太鼓的強勁、宏大的聲響,與片中主角的歷險精神不謀而合,並且能讓觀眾更進入電影:「它因爲有著如此巨大而深沉的聲音,能讓你對劇情產生共鳴。」

本片也與Desplat過去作品相異,沒有柔美的主題旋律,而改以太鼓敲擊,加入法式薩克斯風及男合聲,構成節奏感強烈的樂章,讓劇中男孩小林的歷險,更像是「騎士出征」的氛圍:「我不是彈奏小男孩的音樂,而是在播放騎士的音樂。」至後段劇情則改以鋼琴、低音提琴,編寫陰鬱的爵士樂曲,顯示情節將更加危險、詭譎。

►延伸閱讀:融合東西古今文化——魏斯安德森手工打造《犬之島》

「我作為配樂師,就像是一只風箏一樣。」
—— 配樂師 Alexandre Desplat

Alexandre Desplat享受與歐、美各地創作者合作,形容自己是風箏,導演則是握住線頭的小孩,讓他得以在配樂的世界裡,「有框架」地自由飛翔。他總期待與創意無限的導演合作,而非僅要求他行傳統、保守的創作:「這就是為什麼我愛Wes Anderson、David Fincher,因為他們想要尋找別於過往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。」

文字:黃鈞浩|來源:Thedailybeast, Nytimes, Variety, Bbc, Colonnesonore, Kcrw, HypableScreendaily, Scottholleran, Awardsdaily, Billboard, Deadline, Vanityfair, Awardscircuit, Uproxx, Goldderby|圖片:Hotlatinmusic, amazon, imdb, fwweekly, notevenpast, cervenykoberec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